疫情改變了世界,也改變了我們對「健康」的定義。
過去,人們總在疾病發生後尋求治療;
如今,我們懂得——**預防,才是最有效的保護。**

即使新冠疫情的陰霾漸漸散去,病毒與細菌仍潛伏在生活的每個角落。
流感、RSV、腸病毒、諾如病毒……它們可能來自一個電梯按鈕、一次握手,
甚至是一個無意識的摸臉動作。

而對長者、慢性病患者與免疫力較弱的人來說,
一次感染,往往就是一次健康的考驗。
所以,**防疫用品不只是醫療工具,更是家庭健康的守護者。**

---

## 一、後疫情時代:防疫不該被遺忘

許多人以為疫情過去就能鬆口氣,但醫學統計告訴我們另一個現實:
流感病例回升、病毒變異頻繁、醫院感染率居高不下。
在香港,**冬季流感重症病例較疫情前增加了三成**,其中多為長者。

**防疫用品的存在,不再是為了恐懼,而是為了生活品質。**
它讓我們在外出、探病、照護家人時,都能安心又有準備。

---

## 二、防疫用品的五大必備種類

### 1️⃣ 手部消毒用品:健康的第一道防線

雙手是最容易接觸病菌的部位。
**「勤洗手」** 不是口號,而是最有效、最低成本的防護行為。

* **抗菌洗手液**:適合日常使用,能徹底去除污垢與細菌。建議選擇含保濕成分,避免長者皮膚乾裂。
* **酒精免洗消毒液**:含 60–75% 酒精濃度,快速殺滅病毒,外出時方便隨身攜帶。

> ✅ 專業建議:洗手優於噴酒精,沒有清水時再使用免洗型產品。

---

### 2️⃣ 環境消毒用品:讓家成為最安全的避風港

病毒可在金屬、塑膠、布料等表面停留數小時至數天。
因此,**家庭環境的清潔與消毒是關鍵。**

常見選擇包括:

* **稀釋漂白水**:殺菌力最強,但刺激性高,不適合長者頻繁使用。
* **75% 酒精噴霧**:適合門把、手機等高頻接觸區域。
* **季銨鹽消毒液(QACs)**:氣味低、刺激小,是日常使用的好選擇。
* **過氧化氫**:對皮膚與環境友善,環保無殘留。

> 💡 小技巧:先清潔灰塵,再進行消毒,效果加倍。

### 3️⃣ 防護手套:防止交叉感染的隱形盾牌

清潔、照護、處理廚餘時,一雙 **丁腈或乳膠手套** 能有效隔離污染源。
但要記住:

> ❗ 手套不是免洗手的藉口。脫下後仍要徹底清潔雙手。

---

### 4️⃣ 口罩:阻擋飛沫的最後一道防線

即使不再強制佩戴,口罩依然是防護的關鍵工具。